《艺术评论》2020年第12期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0年第12期 总第205期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批评研究
7 批评中的描述/彭 锋
24 不止“二徐论战”——1929年全国美展视野下的艺术批评及新旧争鸣/庄沐杨
聚焦·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40 和平的决心与力量——京剧《奇袭白虎团》笔谈/王 馗等
49 血与火铸就永恒爱国情怀——民族歌剧《同心结》评析/游暐之
55 舞之“情境”的共鸣——从舞剧《英雄儿女》看红色经典的重塑策略/许 锐 张雪纯
62 穿越历史时空的英雄赞歌——民族舞剧《英雄儿女》评析/董 丽
观察与思考
70 传统的复苏与技艺的承传——冯祥云的青绿山水画创作/汪涌豪
音乐漫笔
77 “人类的交响乐”在中国——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卞祖善
舞台印象
85 传承艺术经典弘扬优良传统——《朝阳沟》为什么能够流传和它带来的启示/安 葵
92 脱贫攻坚题材戏曲: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独特景观/康海玲
103 一出“中国味儿”的外国戏——论夏淳版《洋麻将》的导演创作/黄 凯
青年论坛
116 在线艺术教育模式新探/张 璐 孟 竹
传承
124 乾隆陶瓷诗的文献地位侯样祥
139 道器并举理念下传统工艺的数字化文创设计/王明月 李修远
151 2020年总目录
美术作品
159 王观
160 杨承朴
封面 舞剧《英雄儿女》剧照
封二 《智化寺京音乐》(复合出版物)简介
封三 《艺术评论》 2021年征订启事
封底 林杰艺术作品《惧》
批评研究
学术主持:彭峰
■批评中的描述/彭 锋
【内容提要】艺术批评通常从对批评对象的描述开始,描述构成批评的基本内容。通过描述,批评家可以将批评对象再现出来,可以特别指出引起批评兴趣的内容,可以与读者就基本事实达成共识,从而让批评家作出的解释和评价显得更有根据。描述通常涉及批评对象的内部特征,但是指出一些外部特征也有助于增进对批评对象的理解。好的描述不仅能够给出有关批评对象的必要信息,而且本身就是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
【关 键 词】艺术批评;描述;狄德罗
■不止“二徐论战”——1929年全国美展视野下的艺术批评及新旧争鸣/庄沐杨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全面地展示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所推动的艺术批评场域,以《美展》会刊为依托,重审当时中国艺术批评新旧两派的观点。徐志摩和徐悲鸿在《美展》会刊上以“惑”为题进行了著名的“二徐论战”,本文别于前人研究,旨在将论战置于艺术批评场域之中,考察在相对更广的语境下,“二徐论战”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知识生产。在《美展》发表艺术批评或评论文章的人士众多,立场也各有不同。本文将进一步讨论《美展》中的传统理论资源,对全国美展中呈现出的“新”“旧”观念进行比对。文章将论述在中国艺术界、知识界的转型时期,“惑”与“不惑”论战所呈现出的艺术现代性知识生产,传统资源在全国美展上的参与,以及由此引发的多元化批评场域之中的新旧争鸣,在此基础之上更加全面地展示在“二徐论战”所处时代中,中国艺术批评及理念争鸣的多元面貌。
【关 键 词】第一次全国美展;艺术批评;“二徐论战”;文化保守主义
聚焦·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和平的决心与力量——京剧《奇袭白虎团》笔谈/王馗等
【内容提要】近日,山东省京剧院复排的京剧现代戏《奇袭白虎团》在京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剧目的经典价值、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现编辑了一组笔谈短剧评,以期促进相关讨论。
【关 键 词】京剧;《奇袭白虎团》
▼京剧《奇袭白虎团》 剧照 山东省京剧院提供图片▼
■血与火铸就永恒爱国情怀——民族歌剧《同心结》评析/游暐之
【内容提要】民族歌剧《同心结》创作并首演于1980年,以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烈士为原型进行创作。黄继光是中朝人民所熟知和敬仰的英雄,上甘岭战役中,他在身负重伤、鲜血流尽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冲到敌人的机枪口,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猛烈火力,壮烈牺牲!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纪念,歌剧《同心结》复排。本文重点分析了歌剧《同心结》的剧本、音乐创作以及这部作品在当下复排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并对复排版中主要演员的表演进行了点评。
【关 键 词】《同心结》;剧本和音乐的特点;演员表演;现实意义
▼歌剧《同心结》剧照 摄影:牛小北▼
■舞之“情境”的共鸣——从舞剧《英雄儿女》看红色经典的重塑策略/许 锐 张雪纯
【内容提要】舞剧《英雄儿女》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而改编自红色经典电影的作品。根据电影原作和相关时代记忆符号而设置情境,“联结”历史和当下两个时空并产生共情是这部舞剧的重要追求。该舞剧通过音乐符号、人物符号、革命符号和心理空间激发和营造情境,发挥舞蹈的抒情性和表现性,唤醒了人们的集体记忆和英雄情结,为舞剧如何重塑红色经典带来了启示——需要找到两个不同时空的“情感共通点”,由此引发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再认知,从而与当下的现实以及当代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关 键 词】红色经典;英雄儿女;情境;重塑
▼舞剧《英雄儿女》剧照 摄影:丁啸▼
■穿越历史时空的英雄赞歌——民族舞剧《英雄儿女》评析/董 丽
【内容提要】1964年,改编自巴金中篇小说《团圆》的影片《英雄儿女》成功上演,2020年,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之际,中国歌剧舞剧院根据同名电影创作的民族舞剧《英雄儿女》呈现在舞台之上。舞剧《英雄儿女》所展现的新时代语境下的艺术风貌,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放射出璀璨的光辉。本文将从召唤集体记忆、脱冕英雄儿女、拓宽审美视界三个方面来阐述民族舞剧《英雄儿女》的创作特色。
【关 键 词】英雄儿女;民族舞剧;集体记忆;脱冕;审美视界
▼舞剧《英雄儿女》剧照 摄影:郎朗▼
观察与思考
■传统的复苏与技艺的承传——冯祥云的青绿山水画创作/汪涌豪
【内容提要】青绿山水本是传统画的大宗,之后虽因文人画崛起而稍显沉寂,但仍代代无绝。一直到今人吴湖帆等仍多有创作,张大千更别创泼彩一格。不过因其耗时久、程功深,不免被有些人视为畏途,于此正可见冯祥云创作的意义与价值。他专业出身,多方摩习,尤精于西方素描写实和日人的诗化写意功夫,故能调用密体繁笔,逼真地刻画出山骨云魄。而在儒释道三家,尤其是宋人思想中涵茹道体、浚发心性,更使他能上探画学源头,由依仁游艺而以形媚道,从而使其作最大限度地上承宋元正脉,真正恪守和光大了文人画的传统。
【关 键 词】青绿山水;冯祥云;宋元传统;变革与创新
▼山色不厌远 66×70cm 2018 年▼
音乐漫笔
■“人类的交响乐”在中国——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卞祖善
【内容提要】贝多芬是交响乐的解放者。贝多芬打破了皇室和贵族对交响乐艺术的垄断,使之面向社会,面向人类。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质量胜于数量。贝多芬的交响乐展示了人类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英雄气概和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的大无畏精神。贝多芬交响乐已成为全世界交响乐团上演率最高、最受听众欢迎的曲目。贝多芬交响乐是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精神力量。近一百多年来,贝多芬交响乐在中国传播得越来越广泛。贝多芬交响乐已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中国历代指挥家、音乐家为在我国普及推广贝多芬交响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 键 词】贝多芬;“人类的交响乐”;萧友梅;李德伦;中央乐团
舞台印象
■传承艺术经典 弘扬优良传统——《朝阳沟》为什么能够流传和它带来的启示/安 葵
【内容提要】1958年以“大跃进”的速度创作出的豫剧《朝阳沟》却能成为现代戏的优秀保留剧目,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剧作家、导演杨兰春及作曲家、演员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懂得群众的感情和审美爱好,这是最根本的艺术规律。河南省豫剧三团的领导和创作团队重视《朝阳沟》的传承,并能在新的创作中弘扬杨兰春的创作理念,说老百姓的心里话,寓教于情,雅俗共赏,守正创新,因此《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等作品都能取得成功,深受老百姓欢迎。
【关 键 词】杨兰春;《朝阳沟》;艺术规律;三团经验
▼豫剧《朝阳沟》剧照▼
■脱贫攻坚题材戏曲: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独特景观/康海玲
【内容提要】脱贫攻坚题材戏曲的密集登场,为戏曲现代戏创作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这些剧作坚持原创理念,聚焦同一主题,突出剧种特色。其创作成功离不开主创人员对扶贫生活的深刻体悟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真实再现,也得力于舞台上视、听觉的感性呈现与理性反思的汇集交融。脱贫攻坚题材戏曲剧目为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提供了诸多经验教训。
【关 键 词】脱贫攻坚;戏曲现代戏;剧种特色;反思意识
■一出“中国味儿”的外国戏——论夏淳版《洋麻将》的导演创作/黄 凯
【内容提要】戏剧演出要获得当代观众的喜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当代戏剧舞台上,如何诠释与呈现外国经典戏剧成为创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在中国久演不衰的话剧《洋麻将》的首次排演为例,分析北京人艺导演夏淳如何以中国演剧审美与方法来指导二度创作,排练了一出“中国味儿”的外国戏。在夏淳导演版《洋麻将》的排练中,他用“以少胜多”的原则处理舞台视听形象,他要求演员的表演“形神兼备”“不直不露”,在演出形象的创造中集中体现了对“戏剧意境”的追求,他让一个外国剧本在中国舞台上获得了新生命。夏淳导演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中国演剧审美与方法不仅能排好中国戏,也能排好外国戏。
【关 键 词】 外国戏剧;导演创作;中国演剧审美
青年论坛
■在线艺术教育模式新探/张 璐 孟 竹
【内容提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平台意识的逐渐加强,艺术教育形成了多媒介传播的态势:一方面,在线艺术教育要适应时代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共通性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的特殊属性及在线模式的局限性等问题,在线艺术教育既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又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本文从艺术多媒介传播的理念与实践特点出发,从而辐射到在线艺术教育的平台建构、跨媒介的内容生产以及路径拓展等方面的问题。
【关 键 词】平台建构;跨媒介;路径拓展
传承
■乾隆陶瓷诗的文献地位/侯样祥
【内容提要】作为“文化皇帝”,乾隆一生仅诗歌就创作有 43719首。其中,陶瓷诗高达 249首,在人类陶瓷诗创造领域制造了一个文化“高峰”。就诗歌内容而言,乾隆陶瓷诗实际上蕴含着两部历史,一是乾隆陶瓷诗创作史,一是中国名窑名器史。与乾隆诗歌的文学价值常被人诟病不同,乾隆陶瓷诗在“以诗证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文献地位。因为乾隆陶瓷诗基本上都是“见了作”“触了作”“听了作”,甚至“考证辨伪”之后作,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关 键 词】 乾隆;陶瓷诗;名窑名器;创作依据;陶瓷文化
■道器并举理念下传统工艺的数字化文创设计/王明月 李修远
【内容提要】在传统工艺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文创设计被赋予推进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文化使命。道器并举,也即传统工艺的有形器物和实践与无形技艺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共同发展,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标准。面对传统工艺文创设计“重器轻道”的发展现状,数字化技术因其知识可视化和创意表达的独特优势,成为传统工艺在文创设计领域实现道器并举的重要选择。VR技术、短视频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等数字化技术,为传统工艺在文创设计过程中的道器结合提供了多元化路径。以此为基础,数字化文创设计将为传统工艺整体性的创造性转化提供强大助力,凸显出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战略价值。
【关 键 词】 传统工艺;道器并举;文创设计;数字化技术
《艺术评论》2020年第12期
封二
《智华寺音乐》(复合出版物)简介
封三
《艺术评论》2021年征订启事
封底
林杰艺术作品《惧》